×
  • 登录

注册账号 |  忘记密码

微信账号登录
桐城人过年的风俗有哪些

桐城民俗十大怪(1):正月初一玩虐待——吃两顿

桐城东北一带的农村集市有个顺口溜:“一四七去三岔路,二五八到其林桥,砂子岗是三六九,孔城老街天天有”,一四七、二五八、三六九分别是指逢到农历的相应日子,农民可以去有集市的地点自由贸易,除了孔城老街,现在已基本没有集市了,其他三个地方至今遵循老集市时间几十年没变。


“家住桐城黄草尖,来不见日头去不见天”,说的是改革开放前的桐城深山区黄草尖的生活环境,那里人出来要起早、回家要摸晚,现在的黄草尖交通方便,风景秀丽,茶叶飘香。


关于风土民俗的:很小的时候,农历春节,总要听说这么一个顺口溜:初一不出门,初二拜新灵,初三初四拜母舅,初五初六拜丈人。说的是桐城人拜年风俗,和别处不一样,除了桐城,好像在别的地方正月初二都是好日子,拜重要长辈的,但桐城除了南边的新渡、双港,正月初二只到上年有人去世的亲友家,除此千万不要到别人家去,否则可能招来一顿骂。


  


桐城“六大怪”:三月初三吃野菜,三十六岁白裤带,胎盘瓦罐树下栽(即“埋”,因为忌讳此字,故说“栽”),椒椒叔叔分不开,拜年都要把糕带,水芹送到京城卖。三月初三一般都要吃蒿子粑;民间认为人到三十六岁是个“节”,为了顺利过完这一年,穿白裤带,意为“白过”;桐城人大多地方叫叔叔为椒椒,传说是因老宰相张英的笔误而把这称谓改过来的;拜年一般要带两条糕,一条人家会让你带回的,叫糕(意为“高”)来糕去;泗水桥的水芹菜特别嫩,口感好,因而受人喜爱,近些年卖到北京、上海等大城市的高级饭店了。


一杯茶,一支烟,一张报纸看半天。这个顺口溜很多年前就在全国流行,大家都不陌生,是说那些年机关干部日常上班状态,多通俗,多形象,又是多么深刻。某个时代产生并流行的顺口溜,基本上能反映那个当时的社会现实,譬如我在上文所列举的那些,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桐城的社会现实。

正月里走亲戚顺口溜是:初一不出门,初二拜新灵,初三初四拜母舅,初五初六拜丈人。

安徽桐城人两句顺口溜是“穷不丢书,富不丢猪”。


“穷不丢书”,桐城人带着对传统文化的执着,自觉担当起文化传承和改造社会的使命,即使家里穷得揭不开锅,也要砸锅卖铁供子女上学。“穷”而读书,以此改变自身的文化命运,更重要的是为了“明事理”,若是读书人不孝敬长辈,和亲戚邻里发生纷争,蝇营狗苟,则就被乡邻骂作“书读到狗肚子里去了”。所以在过去的桐城,书院遍布城乡,无论贫富,皆向往读书,清晨的乡间和市井,一派书声琅琅,以致代代弦歌不绝,而在这弦歌声中,对读书传统的坚守,就化作了日常的生活方式。


?

人穷别再走亲戚,逢年过节别登门。


穷在闹市无人问,富在深山有远亲。


人穷别再走亲戚,留点颜面和自尊。


血浓于水成瞎话,金钱社会都陷沦。

以上就是关于“桐城人过年的风俗有哪些”的全部内容,希望能帮到您!


免责声明:本网刊载此文,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kangmeiyishou@163.com,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。


本站访客:1026997